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是长沙人多年来的梦想与激情。这次省委书记张春贤倡议“长沙是我们共同的家,在共享城市文明中共建文明城市,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”,既是对我们长沙人的殷切期望,更是对我们的鼓励鞭策。
我以为,创建文明城市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,绝对不是创建的终极目标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其长远目标理应是提升长沙市的文明水平和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。基于此,让文明成为永驻市民心中的良好习惯,成为一个城市的社会风尚,才是文明城市创建所要追求和推崇的。
习惯不是天生的,而要靠后天养成。它是外在要求或因素内化为人们内在行为准则的一个长期过程。文明习惯的养成亦是如此。这决定了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。要承认,我们离文明城市的要求还存有一定差距,市容环境治“脏”、公共秩序治“乱”、窗口服务治“差”的任务还很繁重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,每个市民的形象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,每个市民的习惯关系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成败。我们唯有面对现实,加倍努力,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,才能无愧于生于斯长于斯的“湘楚名城、屈贾之乡”。
养成文明习惯,不但要持之以恒,还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引导作用。春贤书记的倡议,就开了个好头。要采取监督管理措施,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曝光力度,要建立和完善文明道德公约,从制度上抑制陋习、消除陋习,变短暂的改变为永恒的习惯,进而转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明素质。
习惯一旦形成,就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。好的习惯常使人受用终生,坏的习惯则可能让人抱憾终生。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·霍吉(Jack D. Hodge)在《习惯的力量》一书说,行为变为习惯,习惯养成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一个动作,一种行为,多次重复,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,变成习惯性动作。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,极限突破等等,都是习惯性动作、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。如果学会运作潜意识技巧,就可以建立一种自动运作的“长效机制”,从而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。诚如斯言,一旦文明成为习惯,习惯成自然,就会发挥其巨大的正向功能。